基層動態
2012年外國語學院分會陳世丹教授三次代表意昂登录在國際和全國學術會議上做大會主題發言
發布時間:2012-12-06點擊📄:2012年外國語學院分會陳世丹教授三次代表意昂登录在國際和全國學術會議上做大會主題發言。
1.2012年12月1日“當代美國文學中的災難和創傷主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2年12月1日,陳世丹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在《外國文學研究》編輯部主辦🧑🏼⚖️、武漢理工大學承辦的“當代美國文學中的災難和創傷主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上做了主題發言:“Trauma and Traumatic Narrative in The Book of Daniel”(“《但以理書》中的精神創傷與創傷敘事”)👝。陳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精神創傷是災難性事件導致的、在心理過程中造成持續和深遠影響甚至導致精神失常的心理傷害。弗洛伊德通過“談話治療”,幫助病人使潛意識中的創傷經歷回到意識中來🏄♀️,從而讓病人意識到創傷的原因,這樣就能治好心理創傷🧜🏿♂️。在文學作品中,作家強迫性地使受創傷者重現過去的創傷情景⚠️,將創傷與歷史記憶聯系起來,用創傷敘事治療人們的精神創傷。創傷敘事是當代的一種主要文類或屬於歷史編撰元小說文類。美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E. L. 多克特羅在其小說《但以理書》(1971)中,從左翼作家的視角👉🏻,再現20世紀50年代冷戰期間美國政府對共產黨人及進步人士實施的殘酷政治迫害,給受迫害者的後代留下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小說用創傷敘事撫慰、治療年青一代的精神創傷。
2. 2012年11月9日“全球化語境下的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國際高端論壇”
2012年11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舉辦了“全球化語境下的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國際高端論壇”,陳世丹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在這次國際高端學術論壇上做了“The Intertextual Structure and Language Games Formed with a Poem and a Commentary”(“詩歌與註釋構成的互文結構和語言遊戲”)的大會主旨發言。陳教授的發言認為🫶🏿,美國俄裔文體學家和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在文學創作中,十分講究全篇的文體結構,在細節上精雕細刻,在敘事上大膽探索✏️,玩弄語言遊戲,追求一種具有異常復雜性和迷惑性的藝術境界🥞,邀請讀者參與創作,否則作品意義不明。在小說《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詩歌與金保特的註釋構成了一種互文結構,它表現了世界中相互作用與相互溝通的主題📶,也表現出藝術與生活之間、想象與現實之間的張力。同時🙋🏿♂️,希德的詩與金保特的註釋也構成了一種後現代語言遊戲,它表明作者並不創造意義,因為作品沒有所謂的原意,意義也不是作品現存的,必須無止境地在文本之外去尋求,每篇文本都必須置於更多的文本之中才能產生意義👩👧👦。
3. 2012年9月21日“人文精神與價值重構——2012年全國當代外國文學專題研討會”
2012年9月21日陳世丹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在《當代外國文學》編輯部主辦🛀🏿、河南理工大學承辦的“人文精神與價值重構——2012年全國當代外國文學專題研討會”大會上做了“馮內古特小說中的生態後現代主義社會重構”的主題發言。陳教授的發言系統論述了美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庫爾特·馮內古特的生態後現代主義主張🔫,認為馮內古特在其小說中深切地關心後現代、後工業、晚期資本主義時期人的生存狀況與命運🔎,主張建立生態社會意識形態🤳🏿,建構拯救人類的大家庭👩👩👧👧,恢復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相互聯系的整體性,強調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態後現代主義精神,重構一種視人與自然為宇宙組成部分的民主🤳🏻、和諧、生命之間相互關愛的生態社會🕞,認為馮內古特所主張的宇宙萬物的整體性和聯系性精神對於推動人類不斷進步,走向一種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社會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陳世丹教授目前擔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全國英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他在後現代主義文學研究🦊、社會生態學理論研究和生態後現代主義文學研究等學科前沿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2012年陳世丹教授代表意昂登录在2次國際和1次全國學術會議上的三次大會主題發言,均受到三個會議組委會的充分肯定和專家🥾、教授和與會學者們的高度評價,這對於擴大意昂登录在國際上和全國的學術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