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財金學院女教意昂登录“三.八節”北京恭王府遊記
發布時間:2013-04-09點擊:財金學院女教意昂登录“三.八節”北京恭王府遊記
3月8日是第103個三八節🔒,也是財金學院女老師們最高興的日子,學院意昂組織近四十位女教意昂登录到北京恭王府參觀遊覽。
接近中午,女老師們放下手中的事情🤤, 乘車來到位於什刹海銀錠橋畔創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的中華老字號——烤肉季飯莊用餐📇,水足飯飽後☝️🌸, 沿著什刹海特色食品餐飲街走到恭王府。老師們一路上歡歌笑語,談笑風生⚖️,沐浴著春天的陽光,一邊遊覽,一邊拍照👮🏽♂️,留下美麗的倩影,留下美好的記憶🤝。
恭王府的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第宅和恭親王奕析的府邸。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築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園占地28860平方米👯。過去💭,許多老師來過恭王府遊玩,以前開放的部分不過是恭王府的一個後花園🛐,自從占用單位騰退以後,恭王府的全貌都展現出來,目前開放的總面積已達61120平方米。
府邸建築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
女老師們在恭王府裏都好像換了個人,沐浴著陽光,漫步在古木參天🈵,怪石林立,亭臺樓榭,廊回路轉之間。完全沒有了在學校中的緊張嚴肅🥬,個個變得輕松活躍📹。
這座歷經兩百三十余年風霜的大宅院🤳🏽,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這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邸"🚯。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如願歸"愛豪宅不愛江山"的慶郡王永璘所有。鹹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析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後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並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後,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近十幾年,上述單位把占用房間才全部騰退出來。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恭王府歷經風霜,承載了無數,見證了無數。唯有門口的兩只漢白玉石獅子,屹立不動🚃,似乎永遠在守護著一個說不清的秘密。